GPS,鋼鐵人也用的上的平民科技
- 發表時間:
- 2017-04-26 09:55:07
- 閱讀量:
-
颱風來襲,籠罩在暴風圈威脅中的民眾,心中最期待的,莫過于超級英雄的來臨。遠在太平洋彼岸的鋼鐵人接到消息,片刻不停飛到現場,但風雨飄搖中,身上的高精密雷達受到干擾,無法發揮作用。徘徊在災區,看著土石流湍急,卻苦無方向的指引,前往受災戶的正確location。這時各位一定很好奇,鋼鐵人該如何前去拯救受困的災民?
此時頭盔中的神經機械學界面傳來一則訊息,來源是中央氣象局︰「鋼鐵人,或許您可以考慮使用GPS定位系統,它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,呃不是Girl’s Pose Sexy…」
GPS的前世今生
1958年時,美軍開始研究一種子午儀衛星定位系統,1964年正式開始使用。該系統由5到6顆衛星組成星網,雖然每天可繞行地球13次,但定位精度方面不能盡如人意,也無法給出高度資訊。雖然如此,子午儀系統讓國防部對衛星定位得到了初步經驗,為將來的GPS發展埋下了伏筆。
隨后,美國海軍和空軍分別投入了相關研究。只是海軍的「Tinmation」全球定位網計劃提供2維定位精度較低,空軍的「621-B」計劃能提供較高精度卻過于復雜,且由于同時研制兩個系統耗資甚鉅,所以1973年美國國防部將兩者合而為一,由衛星導航定位聯合計劃局(JPO)領導,并將辦事機構設立在洛杉磯的空軍太空處。包括美軍、交通部、國防制圖局、北約和澳大利亞代表,都是該機構的成員。
最初的GPS計劃就在JPO領導下誕生了。該方案在互成120度的六個軌道上,各放置4顆衛星,讓地球上任何角落,都能觀測6至9顆衛星。但由于預算緊縮,必須減少發射數量,于是將衛星減為18顆,分布在互成60度的6個軌道上,但這樣的作法,卻造成定位的準確性降低。1988年進行了最后一次修改,將21個運作衛星和3個備份衛星,分配在互成30度的6條軌道上,這也是現在GPS衛星所使用的運作方式。
值得一提的是,GPS信號分為民用的標準定位服務(SPS,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)和軍規的精確定位服務(PPS,Precise Positioning Service)兩類。由于SPS使用毋須任何授權,美國擔心敵對國家或組織會利用SPS發動攻擊,故在民用訊號中加入人為的選擇性干擾(即SA政策,Selective Availability)以降低其精確度。當時在正常定位下,3D定位誤差大概在半徑30-50米左右,若有隨機性的選擇干擾出現,則誤差會增加到半徑100-200米以上,此時使用者往往不知誤差已變大。
到了2000年5月,柯林頓總統于第二任總統期間,決定取消對民用訊號的選擇性干擾,并提升定位準確度,將正常3D定位的誤差降至半徑10米以內。雖然美國政府仍有但書,即在有需要的狀態下,可對特定地區進行干擾,以降低當地的定位精度。但到目前為止,絕大部分的狀況是不受干擾的。而當時的開放政策,也造就可攜式汽車衛星導航儀(PND)與手持式衛星導航儀(Handheld)的快速發展與應用,成為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當紅炸子雞,對人們生活產生極大的便利。
只有GPS,沒有距離
…看完訊息,原本束手無策的鋼鐵人,臉上終于露出一抹欣慰笑意。拿出胸前的微型電弧反應爐,開啟置放在里面的GPS接收機,隨即和太空中的24顆GPS衛星連線,透過三角測量原理,計算出自己和受災戶的相對位置,并規畫出正確的方向,以及最短的距離…然后你知道的,就如同許多超級英雄電影的結局,透過GPS的協助,鋼鐵人最后順利救出了災民。
關于斯沃德
斯沃德作為專業的GPS定位設備+平臺軟件的車聯網服務供應商,斯沃德可以幫助金融信貸、租賃車隊、出租車、物流運輸等行業領域的公司企業提供卓越的GPS互聯網綜合信息服務體驗。從互聯網網頁查車、到手機APP,從短信查詢到微信公眾號即時查看,斯沃德匯聚力量、不斷突破、不斷創新,勵志為客戶創造最佳體驗感。斯沃德GPS定位設備+定位平臺解決方案成功服務了160多家公司企業,幫助萬千用戶成功保障近6000億資產。